《毕正明的证明》VS《震耳欲聋》:7.4分之下,新意败给了套路?
今年惨淡的国庆档,勉强矮子里拔高个儿的两部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和《震耳欲聋》,豆瓣评分都是最高的7.4分。但两部都看过了以后,我觉得明显是前者更有新意更惊喜。
今年惨淡的国庆档,勉强矮子里拔高个儿的两部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和《震耳欲聋》,豆瓣评分都是最高的7.4分。但两部都看过了以后,我觉得明显是前者更有新意更惊喜。
当市场被高概念与大制作包围时,《震耳欲聋》以一种近乎执拗的安静,完成了最具穿透力的表达。这个国庆档,檀健次的名字随着这部电影深入人心,也完成了演员在沉默中重塑自我。
国庆档大家聊得最多的可能是大片,但有部叫《震耳欲聋》的电影,没那么多爆炸场面,却把“聋人反诈”这个少见的题材拍得挺实在。
2022年,《健听女孩》(英文名CODA)获得了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。CODA是“Child of Deaf Adults”的缩写,指的是聋人家庭的健听子女。
截止到2025年10月12日下午4点23分,电影《震耳欲聋》的票房突破2亿,男一号檀健次成功转型为电影咖。该片除了檀健次,几乎没有其他知名演员,所以檀健次算是单扛票房了。继易烊千玺、朱一龙、王一博、王俊凯、张艺兴之后,又一位“顶流电影咖”诞生了。
关注弱小,历来是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的应有之义。我国最早关注到残障群体的电影可追溯至1925年的《盲孤女》,该片以悲情叙事书写底层苦难,奠定了早期残障题材影视作品悲天悯人的苦情基调。此后数十年间,这一题材影片鲜有,且多囿于悲情苦难、励志救赎的固化叙事模式。
虽然这个数字在众多大片中不算特别火爆,但对于一部聚焦特殊题材的国产片来说,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绩。国庆档向来是电影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,今年也不例外,诸多佳作竞相上映,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深刻的历史意义,票房一马当先,累计超5.3亿。
还有兰西雅,她之前在《向阳・花》里就演聋人,这次还是这个设定,本来想会不会演得重复,但后来发现她这次的角色更有生活气。
律师行业是这样的,弱肉强食的名利场,你有钱有势有人脉有资源,别人就会高看你一眼,案源也会源源不断,金钱和名利也随之而来;反之,就像片中李琪这样的律师,哪怕有专业知识,有办事能力,有真心善意,也只能像狗一样苟延残喘,没有尊严的活着。甚至,连活着也不那么容易。
今年国庆档银幕上,《震耳欲聋》《毕正明的证明》《风林火山》三部法治题材影片联袂登场,以不同维度的叙事,为观众铺展了一幅立体的法治图景。当镜头对准执法者的抉择、受害者的期盼、追寻者的坚持,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精彩的故事,也是社会现实中的复杂关系,更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
电影《震耳欲聋》把视角放在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和他们健听的孩子,即聋人和聋人健听的子女(CODA)。
影片部分取材自CODA(Child of Deaf Adults,出生在聋人家庭但听力健全的孩子)律师张琪的真实经历,讲述了CODA律师李淇(檀健次 饰)被卷入聋人定制房产骗局后,在利益诱惑与良知觉醒间挣扎破局的故事。
2025年的国庆档依然热闹,《震耳欲聋》在国庆假期的中段上映,像一块沉默而坚毅的石头投入奔涌的河流,以稳健的现实主义姿态,补上了一块属于“无名之辈”的拼图。
如果要给今年的国产电影评选一位“惊喜演员”,檀健次的名字应该名列前茅。在电影《震耳欲聋》中,他褪去了古装美男、流量偶像的华丽外衣,化身成为一名在良知与欲望间反复横跳的CODA律师——李淇。这个角色,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故事的“震耳欲聋”,更让我们见证了一位青年演员
在追求轻松愉快的国庆档,一部名为《震耳欲聋》的电影,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。它没有炫酷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,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——聋人,以及围绕他们发生的一场触目惊心的房产骗局。这部电影或许不够“爽”,但它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,却真正配得上“震耳
作为全片的灵魂人物,始终让故事保持在节奏上,一波三折,承上启下,有灰度、有利己、有反思、有救赎,逻辑合理,叙事完整。
电影《震耳欲聋》发布“从沉默到震耳”人物特辑。特辑中,通过其他角色的视角,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李淇,这位CODA律师身上充满了人性的灰度与复杂性。同时,为了贴近角色,李淇的饰演者檀健次在开拍前特意前往“地摊所”体验角色生活,从接待当事人到撰写法律文书,他将
当片尾曲小虎队的《爱》响起时,我也忍不住跟着屏幕两侧的手语手势,学起了手语。
国庆档最惨烈的票房厮杀还没开始,一部连特效都没有的小片突然把点映提前48小时,预售却先干到3600万,排片经理连夜加场,手慢无。
今年的国庆中秋大假连着放,八天黄金档本来很可观,但是很遗憾,票房表现却有些不尽如人意,无论是单片的票房走势还是整体的票房规模,都不如预期,估计也难敌以往。